亞歐航線對于班輪公司業績至關重要
2014-01-14 16:49:41 來源:上海航運交易所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13年,亞歐線集裝箱航運市場動態總能躋身航運媒體的頭條新聞,2014年,受超大型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集中交付、過去兩年連續經歷的旺季不旺行情以及歐亞兩地經濟活力不足等不利因素影響,今年的集運市場注定不會平靜。亞歐航線對于班輪公司業績至關重要,從近幾年業績表現看,亞歐航線就是“成也蕭何敗蕭何”中的“蕭何”,要么助力公司大幅盈利,要么造成公司巨幅虧損。
今年市場面更為復雜,4月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和達飛輪船擬建的P3運營聯盟即將如期而至,要知道三家公司占據亞歐航線總運力約45%。近期,歐盟正式對14家班輪公司串謀提漲亞歐線運價的行為提出反壟斷訴訟。據業界消息,涉及反壟斷訴訟的公司包括:馬士基、地中海航運、赫伯羅特、東方海皇、東方海外、韓進、漢堡南美和長榮,因此廣受市場關注。
班輪公司認識到,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前,在兩位數增長的刺激下瘋狂投資造船擴張運營網絡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當前賺錢的途徑莫過于有效的運力調控和長效的成本控制。
根據集裝箱航運數據提供商(Container Trade Statistics,CTS)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集運市場需求增速有望達到5%,而亞歐航線運力需求仍令人擔憂。去年前三季度,尤其是第三季度箱量增幅超過8%,才使得亞歐西行航線箱量達到1060萬TEU,同比增加3.4%。然而,相較2011年,仍減少了10萬TEU。
中國作為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其對于亞歐貿易的貢獻舉足輕重,2012年中歐雙邊遠洋貿易額觸及4340億歐元(5900億美元);而去年上半年歐盟出口至中國的貨物總額減少20億歐元,報710億歐元,歐盟從中國進口的貨物總額為1340億歐元,也減少了70億歐元。盡管未來數月亞歐貿易將逐步回升,但歐元區經濟復蘇脆弱,中國2014年GDP增速或低于7.5%的目標值,這些都令亞歐航線市場人士擔憂不已。
相較其他航線,亞歐航線不單運力需求不濟,運價走勢也是疲弱不堪。去年第三季度,達飛輪船單箱平均收入同比下滑11.8%,而亞歐航線則暴跌45%。部分班輪巨頭針對第四季度的淡季紛紛暫停航次,預計整個2月份停開航次還要增多。一旦年初市況進一步惡化,船公司很可能開始閑置運力。
然而,隨著馬士基打造的1.8萬TEU的3E級船2014年陸續交付亞歐航線運營,市場并未因此受到明顯沖擊,原因在于該航線小型運力被替換并分流至快速發展的南北航線。新船在單箱成本上優勢明顯,再配合有效的運力部署,這對于船公司扭虧意義非同尋常。
馬士基航運去年3季度盈利從2012的4.98億美元提升至5.54億美元,與其單箱運輸成本銳降13%密切相關。同樣,達飛去年3季度營業收入幾乎被腰斬,但該季仍實現盈利。
備受業界關注的P3聯盟即將于4月起航,但至少從初期來看,它并不會大幅增加亞歐航線運力,因此對該航線的沖擊短期不會明顯。而最終決定該航線走勢的非馬士基航運莫屬,馬士基表示,公司將力保15%的全球份額,亞歐航線箱運量份額約2成。
盡管亞歐航線短期走勢不如人意,南北航線和亞洲區內航線貿易的風生水起令其風光暫歇,但其長期吸引力仍頗具魅力。據悉,中國與布魯塞爾正就繁榮雙邊貿易開始一項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如果如愿,預計到2020年,亞歐雙邊貿易額將觸及1萬億美元。